24K小说网 > 三国:我假冒汉室宗亲,刘备麻了 > 第 211 章 贾诩的提醒

第 211 章 贾诩的提醒


第  211  章  贾诩的提醒

中军大帐

刘彦坐在主位上,而几位将领也是将手上的事务交给手底下的代为照看。

“见过主公!”

“见过大哥!”

张飞、赵云、吕布、徐荣以及曹性等将对着刘彦拱手一拜。

“无须多礼。”

“此番前来,是为了幽州一事。”

刘彦抬了抬手,旋即说出来意。

“大哥,要打幽州了嘛?”

“俺愿为先锋!”

张飞神色一喜,当即急不可耐的看向刘彦。

看到二哥独领一军镇守一方,张飞说不着急是假的。

自从关羽被部署在河内后,张飞也开始向徐荣请教起统兵方面的问题。

而相比对待关羽的耐心,徐荣对待张飞就要显得不耐许多。

倒不是因为别的,主要是张飞的基础太差了,若论斩将刈旗,徐荣认为整个冀州军中也少有人能够与之匹敌,但在统军作战方面,这个张老三差的有些多。

所以,徐荣只是冷漠的让张飞滚去看左传。

左传作为古代名将必读之书,里面有许多经典大战的案例,这可比晦涩难懂的孙子兵法更有效的多了。

“什么你为先锋?”

“要当先锋也是我来!”

吕布用肩膀撞了张飞一下,仰起脸对着张飞挑衅的挑了挑眉。

“呃...云其实也可以当先锋。”

赵云拱了拱手,笑着说道。

自从投靠刘彦以来,他还没有立下什么功劳,哪怕是领军进入河内,也大多是根据田丰的安排形式,并没有立下什么大的功劳。

“此事暂且不急。”

“幽州一事或许还需要些时间。”

“此番主要是为了增强北境的军力驻防。”

“无论是渤海还是中山,两地的精兵只有五千人。”

“之前因为担心引起幽州的警惕,所以没有调遣大量兵马驻防,如今已经和刘虞有过商议,所以我决定各郡再增调五千精兵。”

刘彦摆了摆手,打断了众人的话语,然后说出了此番的用意。

“主公!”

“主公,看我,看我啊!”

“大哥,咱们兄弟之间...嘿嘿!”

赵云、吕布、张飞三人眼巴巴地看着刘彦。

此时被调往冀北,那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一旦与幽州开战,他们势必会有参战的机会。

“翼德,子龙,你二人各领五千精兵前往中山、渤海。”

“至于奉先,你也不用心急,一旦与幽州开战,这些兵力并不够用。”

刘彦目光在张飞和赵云身上停留,吩咐一番后,安抚了一下吕布。

御下要讲究一个平衡,赵云投靠他已经数年,也是时候该给机会了。

吕布这家伙在虎牢关大显神威,总得给别人一点机会。

“多谢主公!”

“多谢大哥!”

赵云、张飞二人拱了拱手,脸上满是喜色。

而相比于他们,吕布则是显得有些郁闷,不过刘彦都如此说了,他也只能静待时机。

“文远、公骥,你二人抓紧招募兵马、训练士兵。”

“此番调往冀北这么多人,魏郡略显空虚,需要尽快补齐兵力。”

刘彦目光看向张辽、颜良二人,吩咐道。

“诺!”

张辽、颜良拱了拱手。

他二人一直负责招兵之事,目前手上的军务还没有处理完,刚刚自然也没能有机会争取一下。

“主公,今年中山、渤海两地税粮可暂时不往邺城征调,如此也可省去战时调粮的大量人力、物力。”

徐荣拱了拱手,提议道。

“嗯,文良所言甚是,回头我会和元叹提及此事。”

闻言,刘彦赞同的点了点头。

又与将士们交流了一会后,刘彦便带着贾诩返回了城中。

将多兵少,还是不够用啊!

每次有大的动作,刘彦都会有这种感觉。

兵到用时方恨少,然而冀州的募兵一直都没有取消,不然也不可能短短几年的时间,冀州的军力就已经达到了五万余。

只不过冀州百姓的日子,大多都不是那么艰难,很多人都不愿干这种脑袋别裤裆高危职业。

“使君,您太仁慈了。”

贾诩跟在刘彦身后,看着沿途百姓脸上的笑容,对着刘彦小声说道。

“仁慈?”

“我?”

刘彦脚步一顿,用手指指了指自己。

仁慈这个词,刘彦没想过自己会和他沾边。

呃,有没有可能是和贾诩比?

如果是这样的话,刘彦得承认,自己肯定比贾诩仁慈。

论缺德,曹操都得甘拜下风,何况是他刘彦。

“呵呵。”

“使君或许对待敌人狠辣,但对自己却很是仁慈。”

“老夫虽然投效时日尚短,但却对自己的眼光很是自信。”

“主公对待治下百姓甚是宽宏,您知道司隶的税收是多少吗?”

贾诩轻笑一声,神色略有感慨的问了一句。

“多少?”

“十税一!”

“这么多!”

得到贾诩的回答,刘彦都不得不略显震惊。

十税一这个比例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,董卓竟然把税收提高到了如此恐怖的地步。

大汉最巅峰时期,普通百姓的税收始终维持在三十税一这个相对还算温和的比例。

饶是如此,这个税收换算成百分比,也高达百分之三十八这个恐怖的税比。

司隶这个税收,百姓一年到头相当于白工作,一粒米都无法进入自家米缸。

“没错,而且徭役也远比冀州繁重。”

“自从关东诸侯起兵后,董卓加重徭役,从而获新兵八万。”

贾诩点了点头,再次说出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数字。

这也是贾诩为何对董卓的未来丝毫不看好的原因。

身为一个当权者,若是一味苛责百姓,最终的结局能好才怪。

贾诩这么一个“贪生怕死”的人,怎么可能愿意给董卓陪葬。

“我虽然不是啥好人,但自问也做不到董贼那般。”

刘彦眼皮微微抽搐,吐槽了一句。

“使君,乱世需重典,仁慈并没有错,但不能过度。”

“你看冀州百姓,人人面露笑容,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,人如果没有了忧患之心,待得使君有朝一日陷入危难之时,百姓们顶多只是哭上两声。”

贾诩抚着胡须,目光在路过的行人脸上扫过。

“文和此言,让我犹如醍醐灌顶。”

“此事我会慎重考虑的。”

刘彦脸色变得严肃起来,对于贾诩的提议决定仔细斟酌一番。


  (https://www.24kxs.cc/book/2687/2687214/11110922.html)


1秒记住24K小说网:www.24kxs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24kxs.cc